主題一

綠網藍圖空間策略規劃

石芝菁科長
國土生態綠網-從森林到海岸的國土空間串聯


姓名/石芝菁

任職單位

  •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科長

學歷

  •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博士

經歷

  • 臺北市立動物園 秘書、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組 組長、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助理研究員

主要研究領域/專長

  • 生物多樣性與保育政策、保護區與棲地經營管理、野生動物經營管理、保育遺傳學


摘要
  臺灣由各類保護區及國有森林串連成中央山脈保育軸,有效保護中高海拔森林生態系,然在以都市農地為主的淺山平原區,既是多數人生活的環境,亦有近六成保育類野生物生存其中,卻極易因農地劣化、土地開發等因素導致棲地流失,不僅使許多野生物面臨存續危機,更影響生態系服務功能維存。
  為應對淺山、平原至海岸面臨的環境挑戰,107年起結合政府部門及民間力量推動的「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」,以保育淺山棲地與生物多樣性為核心,聚焦於中央山脈與海岸間破碎棲地的串連,提升重要生態系與社區韌性。
  國土生態綠網已指認保育關鍵區域,包括全臺44個綠網關注區與45條保育軸帶,是串連丘陵、溪流、平原、海岸與離島重要生態系的空間藍圖。透過跨域合作,各單位以空間聚焦,適地運用多元政策工具,逐步改善因人為因素造成的棲地破碎與環境挑戰,串連起森林到海岸的棲地網絡。未來林務局將更積極與各單位推動國土生態綠網,期許在生產、生活與生態的調和下,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願景。


許皓捷副教授
國土生態綠網藍圖關注空間指認


姓名/許皓捷

任職單位

  • 國立臺南大學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 副教授

學歷

  •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系 博士

經歷

  • 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 助理教授、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 博士後研究員

主要研究領域/專長

  • 空間生態、鳥類生態


摘要
  平地及低海拔地區的自然保育面臨極大挑戰。過去保護區大多位於人煙稀少的中高海拔地區。但是平地及低海拔地區人口稠密、產業活動興盛、土地取得困難,劃設保護區變得不切實際。因此保育策略著重在結合社區力量,鼓勵在地居民共同參與自然保育;一方面維持產業活動,另一方面保護標的物種、維持生物多樣性、並維護生態系服務功能。
  國土生態綠網藍圖的關注空間指認,其目標在指認平地及低海拔地區保育上應該特別關注的區域,以便後續以政策工具協助社區推動保育工作。依據生態背景資訊,包括生物多樣性熱點分布、關注物種分布、水鳥分布、瀕危及受脅植物棲地、里山地景、關注議題所在區位等面向,指認44處陸域重要關注區域;另依關注淡水魚分布水域、洄游生物重要溪流廊道、以及水鳥分布熱區,指認水域重要關注區域。最終目的在於從高海拔的中央山脈保育廊道及國有林,向下串聯山林、農田、濕地、埤塘、河流,並延伸至海岸,以構成完整的自然保育網。


端木茂甯
臺灣生物多樣性資料的整合開放與應用


姓名/端木茂甯

任職單位

  •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 副祕書長

學歷

  •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博士

經歷

  • 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(GBIF)亞洲區節點副代表、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中華民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執行秘書

主要研究領域/專長

  • 生物多樣性資訊學、巨觀生態學、空間生態學、全球變遷生物學、生態聲學


摘要
  面對全球環境變遷的危機,要達成永續發展目標,並在2020後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的指引下減緩生物滅絕與生態系服務的喪失,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,必須仰賴由知識與證據所指引的生態保育決策,而資料的流通與整合則為最關鍵的基礎。臺灣野生生物的分布資料在過去分散各處,嚴重阻礙資料的整合應用。2004年設立的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(TaiBIF),從標準、技術、觀念、人才等方面,逐步建置我國生物多樣性資料流通的基礎建設。而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(TBIA)的成立,便是希望在此基礎上,透過擁有生物多樣性資料庫之單位間共識與互信的建立、知識與技術的共享、專業的分工、資源的有效分配,以資料的開放作為機制,整合散佈的資料,提升資料的完整性與應用性,以有效支援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與政策制定。本演講將從我國在生物多樣性資料流通與整合上的成果與現況,討論資料應用面對的挑戰與未來的規劃及展望。


洪鴻智
以自然為本實踐國土生態綠網


姓名/洪鴻智

任職單位

  • 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特聘教授

學歷

  •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 博士

經歷

  • 國科會自然處防災科技與技術學門召集人、行政院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、內政部、臺北市、新北市與基隆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

主要研究領域/專長

  • 國土與城鄉規劃、城鄉災害風險分析、管理與治理、社會-生態生產地景維護與保育、氣候變遷韌性評估與規劃


摘要
  為面對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衝擊、生態環境頹敗與不同社會挑戰,聯合國提出永續發展目標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; SDGs)、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(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; IUCN) 則建立自然解方(Nature-based Solutions; NbS),指引各國如何面對前述挑戰,以追求更永續的未來。國內為因應前述國際趨勢,及為提升生態系服務功能與韌性、建置國土環境永續發展架構,乃極力推動國土生態綠網,以面對環境急遽變遷與社會發展的挑戰。本次分享之內容,將從上述國際趨勢與國內面臨的挑戰切入,及說明生態系服務價值、自然解方之概念、操作模式與原則,以鋪陳國土生態綠網執行依據與內涵。另將簡要介紹國土生態綠網執行架構、重要案例與自然解方之關係,以及補充其如何面對社會挑戰與民眾溝通互動過程。期望能更完整說明國土生態綠網執行機制,及如何引入自然解方策略與更進一步達到永續發展目標。